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名家专栏"之《刘澄观察》,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澄为您评说,能效虚标已成为家电行业潜规则。
刘澄:
大家好,我是刘澄,欢迎收听刘澄观察。今天评论的题目是能效虚标已成为家电行业潜规则。现在百姓的节能环保意识很强,很多老百姓在挑选家电的时候都会把能耗指标作为购买决定的重要指标,家电厂家一般也都把能耗指标作为销售的卖点。
家电行业存监管漏洞 虚标能耗成潜规则
熟悉家电产品的消费者都知道,在家电的机身上贴有中国能效标识,它衡量着该机的耗电水平。以冰箱为例,能效指标一般标识在冰箱的右上角,标识上标注了该产品的能效、效率、等级和具体的每天的耗电量,能源效率等级表明电冰箱能源效率高低的一种分级方法,依据电冰箱效能指数的大小来确定共分成五个等级,一表示能源效率最高,即最省电。但是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想挑选节能的,仅凭家电上的能源标识就作出购买决定,这时候就要小心了,谨防被家电企业忽悠了。
目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家用的电冰箱、电动的洗衣机、产品质量进行专项抽查,结果显示,包括格兰士、荣升电器在内的品牌在国家强制性规定标识的能源效率等级的项目检查中不合格,被判定为质量问题严重,就是说有虚标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不合格产品中,在多个品牌中都属于家电下乡的范畴。记者在北京的几家大型家电卖场调查也证实,家电企业的能耗虚标问题非常严重,由于消费者一般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手段,无法分清能效等级,于是很多厂家在能效等级的标识上表现得就相当随意,普通调高标识等级,很多家电促销人员也都把低级能耗作为促销的法宝。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存在着监管漏洞,虚标能效等级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同样当前被虚标的不仅是能效,还有电视的尺寸、电冰箱和洗衣机的容量等指标,应该说虚标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家电行业的乱象连业内人士也深表遗憾。海信的集团的董事长周厚健就表示,白电行业是一个烂透的行业,是一个完全没有石化的行业,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不制裁这样的行业?是啊,为何在公众形象中一向口碑不错的家电行业会出现如此大面积的虚假问题呢?为何此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制裁呢?究其原因可以列出很多条,但关键一点是惩罚虚标的力度偏低,在国家力推的家电下乡和就能惠民过程中,对产品的能效标准有硬性的要求,然而根据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的是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是生产厂家自行送检样本,对检测者是否是第三方并没有硬性规定,有能力的家电企业可以在自己的企业直接进行检测,因此能效标识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自检行为,这就给了一些企业做手脚的空间。
家电行业虚标能耗等级成潜规则 加强监管是关键
企业违规成本低致有恃无恐 应加大打击力度
由于像冰箱、空调这样的白色家电产品,要比电视等黑色家电产品更加耗电,因此在白色家电领域虚标现象更为严重,并且即使是由第三方检测合格的产品,能够达到产品标识的能效等级,但是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还是不能保证所有产品百分之百都能达到这个能效等级。另外即使企业被发现有虚标的现象,企业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处罚。
根据现行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如果虚标的行为被发现,虚标受到处罚仅仅是由地方节能部门或者地方质监部门责令改正,停止使用能效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监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根据家电下乡的相关规定,生产企业中中标产品,如果没有达到投标时标识的能效的标准和要求,以次充好,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该型号的中标资格,甚至对他进行一定的处罚。
企业违规成本如此之低,必然会促使企业在虚标方面有恃无恐,胆大妄为。要治理家电行业的虚标现象,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一要加大打击力度,坚持不懈,严抓敢管。第二要监管机构,加强协调,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要协同执法,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控,消除监管的空白点,只有这样才能还老百姓一个明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