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产量增长的数据并不让人欣喜,反而从内心感到一阵恐惧。很多已经发生的事实证明,其中相当一部分热水器产品是带有原罪的。
在这个冬天,“夺命热水器”甚嚣尘上。某知名品牌热水器因漏电造成深圳一家夫妻双双死亡,另一家妻子至今不醒;而江西安义县的热水器爆炸事故,致使祖孙2人遇难……如此种种,不寒而栗。
一家电专业人士分析称,发生这一切,肇始于热水器行业的“格雷欣法则”。
可怕的“格雷欣法则”
对经济学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格雷欣法则”是一个恶魔法则。
“格雷欣法则”的本义是劣币驱逐良币。这一奇怪的现象反映的是: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良币会被融化、收藏或输出从而退出流通区域,而实际价值低的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放在热水器行业中,就是廉价的低质产品驱逐高价的优质产品。比如,在一个家电市场有两位热水器经销商。一个经销品牌热水器,热效率高,安全性能好,而另一个经销杂牌热水器,核心部件低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是价钱却只有前一品牌热水器的一半。在理所当然的假想中,优胜劣汰,一定是第一位的热水器产品热卖,但事实是并非如此。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分析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就是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消息不对称,让不同层次热水器的销售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消费者只知道价格的差异,但是对产品的质量却未必清楚。特别是当热水器生产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广告包装之后,消费者更是难以辨别。于是,消费者根据“物美价廉”的购物标准选择了“具有外在美,实际缺少内在美,价格低廉”的热水器,而此热水器将有可能成为催命的“凶器”。
另外,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中,优质的热水器产品不断的被劣质的热水器产品所淘汰。如此循环往复之下,为了有利可图,将会促使部分优质的热水器生产企业做出战略调整,打“价格战”,并降低产品品质。在这一恶性循环之下,由热水器酿成的社会悲剧还会层出不穷。
企业与消费者:拒绝博弈
如何让“格雷欣法则”实效?这是热水器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命题。
“企业与消费者要共生共存,不要博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会员会委员、中山汉诺威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苏指出,“格雷欣法则”之所以能够扰乱热水器行业秩序,其根本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争利。企业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品质,而消费者为了贪图便宜,却忽视了“便宜没好货”的硬道理,反而沦为劣质产品的受害者。
他进一步指出,逆反“格雷欣法则”需要优质的热水器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培养一种“默契”,即坚决抵制劣质的热水器产品。企业不生产或者消费者不购买,才能把热水器行业拉回到优胜劣汰的正确轨道上来。
事实上,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热水器行业必然会经历三个历史阶段,即“低价劣质热水器驱逐高价优质热水器的阶段——格雷欣法则失效的混乱阶段——高价优质热水器驱逐低价劣质热水器的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当下热水器行业亟待进行的阶段。
目前,已经有部分热水器生产企业“亮剑”,在市场上驱逐劣质热水器。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就爆料称,近年来,数千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涌向农村市场,为能在价格战中占有一席之地,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普遍以牺牲标准和质量为代价,其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劣祸不断。为此,他化身斗士,屡屡发声,不断揭露行业潜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等热水器行业也有诸多“潜规则”需要黄鸣一样的斗士去把它们大白于天下。
对此,作为中国即热式电热水器国家“安全标准”、“性能标准”、“热水器用管状加热器标准”的共同起草者之一的陈苏认为:“曝光行业潜规则,不能只靠业内人士的爆料。不然,与情妇反腐一样只可能是治标不治本。根本的做法还是要制定行业标准,加强企业自律和行业监管,规范生产,从而提高热水器行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