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GB/T26185-2010《快热式热水器》正式实施。据了解,该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起草单位包括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厦门帅科卫浴电器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法罗力比力奇(鹤山)水暖设备有限公司、中山美旗电器有限公司、浙江康泉电器有限公司、默洛尼卫生洁具(中国)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中山汉诺威电器有限公司、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宁波索顿飞羽电器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奥特朗企业有限公司。
耐水质适应能力和恒温指标是重点
“要想保证快热式热水器行业健康发展,产品寿命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侯全舵对《电器》记者说,“中国各地水质不同,水垢问题一直是困扰热水器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不解决产品的耐水质适应能力问题,就很难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对耐水质适应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快热式热水器》的重点内容。”
《快热式热水器》中对产品耐水质适应能力的要求为:使用按照标准中规定方法配置的硬度为2.5 mmol/L的硬水,连续加热100h,加热器表面不应被水垢完全覆盖,加热效率应不低于90%。产品耐水质适应能力等级见表1。
该标准对耐水质适应能力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为:将热水器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安装,进水口安装一个水泵,可以将固定容器的水泵入热水器内进行加热,出水口连接一个冷却装置,使热水器的出水经过冷却后流回到固定容器内,要求冷却装置可以保证热水器以最大功率连续工作。在固定容器内注入按照标准中规定方法配置的硬度为2.5 mmol/L的硬水,使用热水器最大功率进行加热,调节流量使出水温度保持在40℃±2℃。热水器连续加热10h后更换一次固定容器的标准硬水,连续加热100h后,按照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加热效率,然后将热水器打开,在干燥空气中放置24h,观察加热器表面的结垢情况。
除了耐水质适应能力方面的要求,出水温度稳定性是《快热式热水器》中另一个重点内容。据侯全舵介绍,标准对恒温热水器进行了具体规定,产品以“H”表示,其中对出水温度稳定性的要求是重点。他透露:“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考了欧洲现行的有关指标和技术要求。”
《电器》记者在《快热式热水器》标准中看到,对恒温热水器的定义为“可以设置出水温度,加热功率和出水流量可以自动变化的热水器”。在性能要求中,标准规定了出水温度稳定性能(仅适用于恒温热水器),在一定水压、电压和进水温度波动范围内,恒温热水器从开始工作到达到稳定状态的调节时间、稳态误差和超调量的分级指标(见表2)。
“对于出水温度稳定性的要求,我们重点参照了欧洲有关标准(TMV3认证)。”侯全舵介绍,欧洲对于热水器恒温性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快热式热水器》中对出水温度稳定性能的测试方法基本上同等采用欧洲有关标准,而具体分级指标则是由起草小组成员讨论决定的。
《快热式热水器》对于出水温度稳定性能测试方法,按照进水压力变化、电源电压变化以及进水温度变化三种情况做出具体要求。进水压力变化时出水温度稳定性能测试方法为:将热水器连接到测试台,调节供水温度为15℃±1℃,水压为0.3 MPa±0.01MPa,流量调整为按照额定加热功率和温升25℃情况下流量的90%,供电电压为器具的额定电压,保持状态调节温度控制到40℃±2℃,放水180s±15s,检测记录出水温度;迅速调节供水水压达到表3设定值,压力达到设定值或保留设定值的±15%或±0.015MPa,水压变化在1s内完成,监控并记录出水水温。重复以上步骤测试3次。
电源电压变化时出水温度稳定性能测试方法为:将机器连接到测试台,调节供水温度为15℃±1℃,水压为0.3 MPa±0.01MPa,流量调整为按照额定加热功率和温升25℃情况下流量的90%,供电电压为器具的额定电压,保持状态调节温度控制到40℃±2℃,放水180s±15s,检测记录出水温度;迅速(不超过2s)调节供电电压达到表4设定值,监控并记录出水水温。重复以上步骤测试3次。
进水温度变化时出水温度稳定性能测试方法为:将机器连接到测试台,调节供水温度为15℃±1℃,水压为0.3 MPa±0.01MPa,流量调整为按照额定加热功率和温升25℃情况下流量的90%,供电电压为器具的额定电压,保持状态调节温度控制到40℃±2℃,放水180s±15s,检测记录出水温度;迅速调节入水水温达到表3设定值,每个温度调置值至少保留2min后检测水温,在每次记录入水水温变化120s±5s后记录出水温度。
生产成本增加近两成
浙江康泉电器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徐丰坦言:“《快热式热水器》标准实施后,我们的生产成本会增加10%~20%,主要是电器控制方面成本有所增加。”
据侯全舵分析,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若想达到《快热式热水器》的要求,需要在材料使用、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升级改进,成本会有所提升。以耐水质适应能力要求为例,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不锈钢或黄铜加热管,这两种材料耐水质适应能力不够高。企业若想达标,可以采用更先进的镍金加热技术,或者在电力密度方面下功夫。
“镍金加热技术是德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快热式热水器加热技术,与不锈钢和黄铜相比,它的耐水质适应能力更高,但采用这种技术,加热成本将提高50%,整体成本提高30%左右。目前,国内市场上,仅有方太、奥普和帅科等少数企业采用这一技术。”侯全舵介绍,“一般储水式电热水器的电力密度为8 W/cm3,而快热式热水器由于内胆小、功率大,电力密度一般在40~50 W/cm3之间。电力密度越大,耐水质适应能力越差。因此,企业还可以通过降低电力密度的方式,改善产品耐水质适应能力。”
据侯全舵估计,标准实施后,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提高20%左右。